• 1
  • 2
  • 3
[公告]各位学员家长您好!目前冒名嵩山少林延鲁武校招生的骗子学托网站很多,请注意防范和识别,学托骗子网站都不会有详细的学校地址以及国家教育部门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书,请家长一定要实地考察!!

少林故事

联系我们

登封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

24小时咨询热线:18239913991

报名邮箱:1368382631@qq.com

QQ咨询:1368382631

联系人:李主任

上班时间:早上:08:00-12:00

下午:14:00-20:00

首页 > 少林故事 > 《坛经》中的明心见性
《坛经》中的明心见性
发布时间: 2015/6/6 9:24:28  发布来源:未知   阅读人数:

《坛经·行由品》开宗明义指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明心见性,是《坛经》的核心思想。这段总纲性的话语有四个关键词,涵盖了全部《坛经》乃至整个禅宗的大意。

《坛经》中的明心见性

1、菩提自性。菩提,指觉悟的智慧;自性,指人人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坛经》标举菩提自性,从终极根源上指出生命的本质,也为主体指出达到最高价值的能力。在终极意义上,我们凡夫生命的本质与至高无上的佛是统一的,并与终极存在的法界、真如融为一体。在《坛经》中,“自性”一语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的意义,不是为中观学所否认的自性。中观学破斥的自性是指所谓恒一不变、实有独立、可以不依赖其它事物的关系而自在自有的事物。

2、此心。即人的日常之心。心从本质上讲,指我人具足的佛性本来清净。但本自清净的真心恰恰处在士农工商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七情六欲、是非烦恼所纠缠。故心是烦恼与菩提、迷与悟、邪与正、妄与真、染与净的动态统一体。大乘唯识学分析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五位百法,光是讲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就有51种,而在51个心所法中,烦恼心所即占26个。凡夫由于迷失真性,处于无明状态,故需通过修行,用般若智慧除去妄心见真心。故学佛不向外求,只要直指本心,藉妄修真,也就是即烦恼而成菩提、即生死而成涅槃、即世间而出世间,显发本来具足的觉性,就能成佛。
3、用。“但用此心”,用的是般若智慧。禅宗“明心见性”的宗旨,关键在一切处所、一切时中,修般若行。“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般若品〉)用智慧明心,用智慧见性,用智慧藉妄修真,用智慧直达心的本源。“取”,是对现实世界的割裂和执着;“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离和放弃。执着有,或者执着无,都是“住法”,都是“染著”。用般若智慧,使心灵保持自由的通达状态,才能如实对应客观世界。具体言之,就是以无念法门为核心的禅宗修道三纲领:“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定慧品〉)
4、直了成佛。指彻见自心之佛性,即达到终极本源的方法——顿悟法门。佛性与人的本性同一,本来清净,只因一向被妄念的浮云遮蔽,所以未能自悟。因此,直截了当地明了心是生命升堕的枢纽,由主体的心来决定选择人生的凡圣、世界的净秽。则现实生命的实践(途中)与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家舍),当下就在“直了”中得到统一。
所谓提升人生境界,即开佛的知见、见与佛齐;心包太虚、量周法界。禅宗的主要思想是佛性本有,不假外求,解脱全凭自力。因此,“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坛经·疑问品》)。有什么样的眼界,就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
本文网址:   

2011-2013 ALL Right Reserved 登封嵩山少林弘武中等专业学校 豫ICP备09017161号-5 网站地图

手机:15890029002 QQ:1142756002

地址:中国·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少林延鲁武术学校教育集团

E—mail:1142756002@qq.com

点击这里联系我
qq客服
在线联系